找到相关内容21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谈百法明门论

    而百法包括了六百六十法.含容八万四千法。故明此百法即知宇宙万法。  百法明门论盖欲破小乘立七十五法,但明人无我,犹妄执有心外实法。而于一一法中照达二无我,证入大乘理趣之门。所以百法明门论的主旨不外其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3756092.html
  • 越南佛教与玄奘大师

    到17世纪明末清初,一大批明人(平民与军队)从广东一带移居越南南部,跟随着临济宗禅师,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绍(?一1721)。1655年元绍禅师到平定省,后来到顺化传教,形成元绍禅派,提倡禅教一致。临济...

    阮维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0361726.html
  • 读《洛阳伽蓝记》书后

    寅恪案,张君之合校本最晚出,其言“不必泥顾氏之说,强为分析,致蹈 明人窜改古籍之覆 辙。”可谓矜慎。于杨书第五卷,举出幸存之“注”字,尤足见读书之精审,不仅可以纠正 唐氏之违失已也。然窃有所不解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1862055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,於境无移念,相续是明人。第二住相应,厌离心寂静,专意无移念,相续是明人。第三住相应,於前境凝住,定意无移念,相续是明人。   住心之自体即自性,谓於所缘心不散乱,相契脗合,极其至,而成心一境性,此有三类,以三种所缘分别之。“明人”者,假名有情,实指心言。上谓心境契合无乱,今以无移与相绩二义释之。无移,谓心於境无异缘,相续谓心境不暂舍,如是缘境周到无遗(即无余缘)。初住外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
  • 三论宗重要著作

    的大义,是三论宗最简明的纲要书,也是了解龙树中观思想的入门书。  内容分为通序大归、别释众品二门。初门复分破邪、显正二章。破邪之下有摧外道、折毘昙、排成实、呵大执;显正之下有明人正、显法正。别释众品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667620.html
  • 唯识与中观的简介

    一时堕于有边,第二时堕于空边,皆非了义。而第三时说遍计所执性空,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实有,方为了义。  中观依《般若》等经、《中论》等论立三时教。1、佛初于鹿苑明人我空,说心境俱有,以破外道执着。2、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868373.html
  • 茶文化的内涵

    于其水其味之表象,而要求得其真谛,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,一种清心悦神、超凡脱俗的心境,以此达到超然物外、情致高洁的仙境,一种天、地、人融通一体的境界。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1771566.html
  • 名山应梦怡千秋

    契此传”:释契此者,不详人氏,或云四明人也。形裁矮胖,蹙额皤腹,言语无恒,寝卧随处。常以杖荷布囊入肆,见物则乞。至于醯酱鱼菹,才接入口,分少许入囊。号“长汀子”、“布袋师”也。曾于雪中卧,而身上无雪,...

    湛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52381785.html
  • 名山:回顾普陀山的那段历史

    ,四明人,壮年到普陀,在悦岭庵出家,后于临济宗下得法,为第三十八世。此外,出身于普陀的禅师,还有养拙正明、梅谷行悦等,就中:正明(?—1649),蒲阪人,二十岁时,在普陀出家,既而往金粟、黄檗参学,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朝圣|佛教名山|普陀山|观音菩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12082484009.html
  • 佛教与明代社会:20个你不可不知的佛教社会现象

    僧人作佛事的情景,明人何白曾有记述:当追荐法筵时“顾其坛宇靓洁,幡花庄严,主礼惟虔,僧仪为肃。”使人油然产生了信心、欢喜心、皈依心。到了深夜,点燃药师灯,僧人举行散花仪式时,环绕灯下,“交相嘲谑,哄然...;或是赶得时尚,显得有些文化气息,如明人张凤翼在《谭辂》一书说道:“近来士夫谢病,多挈一僧出游,以表见其高。人见之,便谓是苏长公、佛印作用。”  至于士人延请供养出家众,不别好坏,导致一些酒色无赖之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5560810.html